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87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安徽省夏玉米生长季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安徽省夏玉米主产区37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气象资料,选取修订后的作物水分亏缺指数作为表征夏玉米干旱的指标,分析了安徽省夏玉米生长季内干旱频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表征干旱风险大小的干旱风险度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安徽省夏玉米不同发育阶段水分亏缺指数未发生显著变化,但夏玉米成熟后期的干旱现象有加重趋势;抽雄开花期是干旱频率及干旱风险较高的时段;从空间分布特征看,干旱频率与干旱风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夏玉米营养生长阶段二者的高值区在淮北北部,而在夏玉米生长中后期,干旱主要发生在沿淮西部和江淮南部。整个生长季内,沿淮淮北西部是干旱高发和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22.
基于安徽省1961-2017年逐日地面最高气温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对安徽省高温天气事件进行突变分析,发现安徽省2000年后高温事件明显增加。为分析安徽省酷热天气特征和产生机理,文中挑选了35~37℃高温天气个例对比分析。结果发现:1)500 hPa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和850 hPa气温对酷热天气预报的指示性最好。2)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不同位置控制,安徽省增温机制不同:当为高压中心控制时,太阳辐射在增温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安徽省易出现酷热天气;当高压中心位于海上,脊线位于安徽省附近时,安徽省高温强度较弱。通过酷热天气个例研究和合成平均分析,文中总结了安徽省酷热天气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23.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热岛效应研究——以石家庄地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鹏  陈静  侯晓玮  高祺  赵强 《气象》2013,39(10):1304-1313
以石家庄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地面气象观测站数据、区域自动站数据、MODIS 1B以及Landsat7 E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作为主要数据源,从气温和地表温度两个角度考虑,分析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城市热岛的时间变化规律以及空间分布规律等。研究结果表明:(1)石家庄城市热岛强度随时间逐年增加且呈继续上升趋势,与城市化进程呈同步变化趋势;(2)采用同一时次气温和地表温度资料分别研究石家庄城市热岛空间分布特征,发现夏、秋季白天和四季晚上石家庄城市热岛效应明显,春、冬季白天有时出现“冷岛”效应;(3)与白天相比,在晚上气温和地表温度两者的相关性较好,其相关系数可达0.80;(4)选用Landsat7 ETM+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研究不同土地覆盖类型对城市热岛的影响,发现地表温度随着植被指数NDVI的增大而减小,两者之间呈现很好的负相关性,R2=0.72。  相似文献   
24.
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与雷达回波外推技术相结合,围绕SNOWV10项目的科学目标,在自动判识降水相态(雨、雪或雨雪混合物)基础上,利用雷达反演降雪(雨)关系,建立短时(0~6 h)定量降雪(雨)预报方法,并集成到GRAPES-SWIFT临近预报系统,为温哥华冬奥会提供实时场馆预报产品.从2010年2月冬奥会使用情况看,所建立的定量降雪(雨)预报技术,一定程度满足高纬度冬季降雪(雨)临近预报预警的需求,但降水(雨或雪)预报量级偏小,针对场馆的降水预报起止时间节奏偏差较大,各时次预报一致性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25.
1IN T R O D U C T IO NInteractionsbetween the ocean and atmosphere con-tributeto climatefluctuationosver a broad spectrum oftime scales.Studiesof those interactionhsave farfo-cused on El Ni o-SouthernOscillation(ENSO)phe-nomenon thathas a period of3to4yea…  相似文献   
26.
介绍一种基于图像熵和自动分割技术的卫星云图阂值分类方法,重点解决普通阈值法中阈值不确定性的问题。采用自动分割方法进行云图的划分,结合图像纹理特征信息,通过统计分析来确定具体的阈值。将该方法应用于2007年7月上旬淮河流域的暴雨过程,并与美国GOES卫星分层阈值进行类比,分析了两种阈值与地面实况降水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卫星估算降水过程中增强对不同类型降水的识别能力,是一种有效的卫星云图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27.
合肥市雾日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合肥市气象观测站2005—2009年常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市雾的月、季变化,及雾日地面气象要素特征;同时,应用后向轨迹和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雾日大尺度输送特征。结果表明,合肥雾日数12月最多,7月最少;雾日局地气象条件表现为高湿、微风、偏东或西北风向;合肥雾日与输送形势关系密切,雾日近地层(10 m)以偏东方向的轨迹最多,在边界层中上部(1 000 m)以西南轨迹和本地轨迹最多。  相似文献   
28.
为研究在同一气候背景下气象观测场与农田两地土壤湿度之间的互可代替使用关系,对2006—2008年在宿州市气象观测场和农田内开展的3年土壤湿度平行对比监测试验所获取的每旬一次两地土壤湿度监测数据,采用对比差值率、相关性分析等数理统计手段,研究分析了两地不同季节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夏、秋、冬4季气象观测场地与农田的土壤湿度具有一致性,均为统计正相关。春季,取土日前有降水时,气象观测场地与农田的土壤湿度的差异高于取土日前无降水时的差异。夏季,气象观测场地与农田0~30 cm土层之间的  相似文献   
29.
Climatological mean and annual variations of Chlorophyll-a(Chl-a) distribution,sea surface wind(SSW),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from 1998 to 2008 were analyzed in the middle of the South China Sea(SCS),focusing on the typical region off the east coast of Vietnam(8.5-14°N,109.5-114°E).Based on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SCS summer monsoon index(SCSSMI) data,high Chl-a concentrations in the middle of the SCS in the southwest summer monsoon season(June-September) may be related to strong Ekman pumping and strong wind stress.The maximum of the monthly averaged climatological Chl-a in the summer appeared in August.According to the annual variation,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r =-0.42) between the SCSSMI and SST,a strongly positive correlation(r=0.61) between the SCSSMI and Chl-a,and a strongly negative correlation(r =-0.74) between the SST and Chl-a in the typical region off the east coast of Vietnam during 1998-2008.Due to the El Ni?o event specifically,the phenomena of a low Chl-a concentration,high SST and weak SCSSMI were extremely predominant in the summer of 1998.These relationships imply that the SCSSMI associated with the SST could be used to predict the annual variability of summer Chl-a in the SCS.  相似文献   
30.
邓淑梅  陈月娟  罗涛 《大气科学》2009,33(3):459-467
利用ECMWF资料分析了平流层爆发性增温 (SSW) 过程中臭氧体积混合比的垂直分布的变化, 结果表明: 平流层爆发性增温过程中臭氧体积混合比增大, 而其极大值大多数形成在增温盛期。同时臭氧体积混合比的高值区在爆发性增温过程中随高度发生一定的变化, 据此对其变化分为两类: (1) 下传型: 在增温初期臭氧体积混合的高值区随高度下传至一定高度, 在增温盛期形成极大值然后随高度抬升到大致增温前的高度。 (2) 增厚型: 在增温过程中臭氧体积混合比的高值区厚度增加, 同时附近区域的臭氧体积混合比也增大, 而且在增温前臭氧体积混合比高值区在高度上没有多大变化, 增温开始后有所抬升。平流层爆发性增温过程中臭氧高值区随高度变化的这两种类型, 是由于平流层爆发性增温期间剩余环流对臭氧输送的结果。臭氧变化的下传型是由于在爆发性增温前剩余环流存在着中纬度向极地的明显输送, 并且伴随着极地强烈的下沉运动, 这就使得中纬度输送来的臭氧向下输送, 因此出现了臭氧高值区的下传; 而臭氧变化的增厚型是由于在爆发性增温期间剩余环流不但有中纬度向极地的输送, 而且在极地附近5 hPa高度处出现了上下两支输送气流, 向上的输送气流使中纬度输送来的臭氧向上输送, 而向下的输送气流使中纬度输送来的臭氧向下输送, 进而使增温期间极地附近的臭氧的高值区增厚。同时分析还表明: 平流层爆发性增温过程中中纬度臭氧体积混合比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